中本聪与密码学界的早期交互可谓谨慎而有礼。他谦虚低调,丝毫不起眼, 因此即使很多人曾经直接跟他打过交道,但却没人知道他是谁——也没人在乎他是谁。从 2008 年下半年到 2009 年 1 月,他在交流中始终保持着礼貌的态度:“对不起,可能是我没弄清楚”以及“非常感谢,聪敬上”都是他常用的表达。
即使到了这个时候,比特币可能也仍然没有达到预期的进度。很明显,中本聪考虑到了一切,包括自己的介入与退出。除了努力通过匿名方式注册 bitcoin.org 并利用大量代理身份开展业务之外,中本聪甚至开始调整语言风格来进一步加大本人与化名之间的距离。中本聪的写作风格甚至为后来的 new.Bitcoin.com 奠定了主题基础。现在回顾起来,中本聪在 2008 年的书面表达似乎带一点英国特色。
2008 年 10 月 31 日,中本聪通过比特币邮件列表发布了他的白皮书,并表示“我一直在研究一种完全对等、无需可信第三方的新型电子现金系统。”但在这个时候,比特币项目中还有很多问题没有敲定,包括总计 2100 万枚的供应量。看起来,代币供应量似乎直到 2009 年 1 月 9 日推出比特币代码 0.1 版本前不久才最终确定。
从事后来看,比特币的成功似乎是一种必然。但必须承认,在比特币刚刚诞生的头几个月中,这个年轻的项目随时可能走向灭亡。即使是乐观主义者,都认为比特币项目能吸引到几千名核心死忠就算不错了。正如 Mike Hearnn 后来回忆的那样,“当时的比特币根本就没有价值,没有人使用这套系统……它只能算是 SourceForge 上一个有趣的科学项目,而且注定跟大众无缘。” |
版权免责声明:
1、本站所有内容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如果您发现您的相关信息或资料在此转载并且觉得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来函1508603319@qq.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更改或者删除;
3、任何人在本站发表的任何信息都不得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并且请文明用语,否则后果由发表者自行承担;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5、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谨防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的非法集资!